证券时报记者 吴瞬
充裕的国际资金和便利的再融资制度作为香港市场的一面“金字招牌”,近年来,香港再融资市场更是为实体经济注入了大量新鲜“血液”。Wind数据显示,2024年,香港再融资市场规模有望连续4年超过IPO市场规模。
“去香港上市并非一锤子买卖,香港的再融资制度相比其他市场有着巨大优势。”一家港股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,对于亟需资金出海或进一步扩张的企业而言,赴港上市不仅能在IPO时募集资金,后续的再融资制度更能及时缓解企业的“不时之需”。证券时报记者发现,在香港市场,一家公司一年融资三四次的案例并不鲜见。
构建可持续融资渠道
Wind数据显示,2024年以来,香港市场IPO募集资金规模达到约790亿港元,而再融资市场规模(注:不包括可转债)则已达到890亿港元。这也是自2021年以来,香港市场再融资规模有望连续4年超越IPO市场规模。
不过,细数过去10余年的香港再融资市场,当前的市场规模“缩水”严重。2015年时,香港再融资市场规模更是达到惊人的8477亿港元,在2021年到2023年时也都维持在千亿港元之上。
随着港股市场的快速回暖和国际资金加速返港,香港的再融资市场也有望再度回暖。而据香港交易所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8月底,港交所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总额已超过240亿美元,按当前汇率计算,实际已超过1800亿港元,因此,香港实际的再融资规模相比Wind数据(未统计可转债等数据)高不少。
一位香港的投行人士对此感受也极为深刻:“今年上半年虽然IPO市场表现并不太乐观,但就我们投行本身的收入而言,2024年相比2023年改善了非常多,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香港再融资市场的活跃。香港的一些头部企业通过配售、可转债等方式募集资金,5亿美元甚至10亿美元规模的再融资案例都有出现。”
在上述投行人士看来,目前香港再融资市场的便利性非常明显。“所以很多企业现在开始考虑赴港上市时,已经不再简单考虑到港股IPO能拿多少钱,而是要通过在港股上市,搭建起一个可持续的融资通道。”
事实上,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,在香港上市,IPO上市只是一个起点,上市后的不断再融资更加重要,再融资也已成为上市公司融资的重头戏。与其他一些市场相比,港股再融资审批时间相对较短,程序较为简便。上市公司在满足基本条件后,能够较为迅速地启动融资计划,把握市场机遇。
汇生国际资本有限公司总裁黄立冲表示,香港市场提供了多种再融资工具,包括配售、供股、公开发售、可转债、认股权证等,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方式。香港市场的再融资审批机制核心是以“披露为本”,流程清晰透明,无需复杂的监管审批。例如,配售只需董事会授权即可进行,不需要额外的监管沟通或审批,极大地提高了融资效率,“闪电配售”机制可在一天内完成资金募集,满足企业快速融资需求;“先旧后新”模式则允许大股东先转让旧股,再增发新股补足,进一步加快资金到位速度。
同时,黄立冲认为,港股再融资还有一个优势是对募集资金用途的限制较少,只需在披露文件中说明资金用途,并在后续报告中更新相关信息即可。
科技公司再融资表现突出
Wind数据显示,从2024年以来,香港再融资规模前四的行业分别为有色金属、日常消费零售、软件服务和医药生物。
值得注意的是,由于再融资极为便利,一年内多次融资的港股上市公司并不鲜见,如康方生物今年再融资2次,优必选、中手游、爱帝宫今年再融资3次。在去年12月29日登陆港股市场的优必选,虽然上市时间还未满一年,但在今年却已完成了3笔再融资项目。公司分别于2024年8月1日、10月23日及11月20日公告配股融资,三次配售合计再融资11.54亿港元,已经超过了其IPO时的募资总额10.42亿港元。连同IPO在内,优必选已累计融资近22亿港元。
而在今年香港的再融资案例中,除一些传统行业巨头外,可以明显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是,科技股尤其是一些热门科技股,符合当下热门赛道、具备发展前景的企业,再融资案例更为频繁且金额巨大。
以人工智能龙头商汤为例,该公司在今年6月通过配售完成一笔超20亿港元的再融资后,在今年12月17日,又再次完成27.98亿港元的再融资。最近的这一次是在今年12月11日进行公告,但在12月17日即完成,短短一个星期就完成了整个再融资流程。
黄立冲表示,科技、人工智能及相关创新企业在再融资活动中表现突出。“背后的主要驱动因素是,内地和香港证券监管机构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以提振市场信心,例如注册制改革、简化再融资流程,以及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支持。内地的刺激政策也吸引了部分外资回流香港市场。全球利率上升周期结束后,资本流动性增强,特别是来自欧美和中东地区的资金回归亚洲市场,为香港股市注入了新动力。”
中小企业融资门槛并不低
虽然香港再融资更为便利,但作为一个成熟的国际市场,在香港也并非随随便便就能融到资。作为一个典型的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,其对公司自身质量和发展前景的要求也相对较高,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在港股并不会得到过多的资金青睐,反而会产生更多的监管合规成本。
“香港上市后搞再融资,最大的难度就是你要去找钱。港股的再融资,只要你有本事找到钱,你想搞多大都行,没人管你,效率非常高。”内地一家投行的人士坦言,公司本身如果没有过硬实力和发展前景,想在港股融到资则非常困难。
比如有一家今年主动申请退市的港股公司就直言不讳地表示:“考虑到H股的交易量较低且流动性有限,导致本公司难以在香港联交所有效地进行融资;H股退市将令本公司节省与H股上市监管合规相关的成本及费用,董事会认为H股退市将对本公司及股东整体有利。”
“过去7—8年,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,传统行业(如房地产、制造业)面临激烈竞争和利润率下降,许多企业因盈利能力减弱而难以吸引投资者。尽管新经济行业在全球资本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,但港股市场对新兴产业的覆盖率较低。同时,港股市场长期处于低估值状态。恒生指数自2021年高点累计下跌超过40%,日均成交金额也从2021年的1667亿港元下降至1136亿港元,导致融资功能减弱。许多中小市值公司流动性极差,甚至出现零成交或低成交状态,导致其融资能力进一步受限。”黄立冲说。
相比之下,一些大型和有前景的公司则受到资金热捧。比如商汤在12月融资时仅有约6%的折让显得格外亮眼。不仅为商汤以更低的成本筹措到约28亿港元的资金,更显示出机构投资者对其未来成长空间的信心和认可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